记得小时候读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拿着一块玉石到市场上卖,开价很低却无人问津。后来经大师指点,开价奇高,反而引来大量围观者和竞价购买者。这样一个“玉石定价悖论”小故事,在哲学家手里很容易延伸出充满正能量的心灵鸡汤式哲理。但是,在经济学初学者眼里,却往往容易产生困惑:怎么会出现低价低消费、高价高消费现象,这不就违背了低价高需求量、高价低需求量的需求定律吗?
现实生活中不乏“玉石定价悖论”的例子。以出国留学为例,诸如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公立大学是免学费的,每年只需要学生缴纳注册费价值几百或几千元人民币,就可以攻读公立大学的本科、硕士或博士,而像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每年学费不菲,动辄二十来万甚至几十万人民币不等。然而,涌向美英澳三国的留学生数量,偏偏远远大于前向德法意三国的留学生数量!留学市场再次呈现高价高需求、低价低需求现象,岂不奇了怪哉?
无独有偶,2018年11月,法国推出一项新留学政策,宣布从2019年9月开始大幅上调非欧盟籍留学生注册费。非欧盟籍的法国留学生本科生注册费,将由原来170欧元上涨到2770欧元;而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注册费,从原来的243欧元和380欧元都上涨到3770欧元。注册费上涨的主要目标之一,竟然是“想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法读书”!法国留学新政的涨价思路,跟“玉石定价悖论”故事不谋而合。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怀疑故事中的大师又重出江湖、漂洋过海,给当今处在水深火热的法兰西共和国指点迷津来了。
粗略一看,现实生活中的这两个留学案例跟“玉石定价悖论”故事是一样的,但是细心体会可觉察到它们的不同。在“玉石定价悖论”故事里面,变价前后的玉石是同一产品,而欧美各国教育服务并非同质产品; 2019年之前和之后的法国教育服务,如果没有太大变化的话,可以视为同质产品;若有很大变化,则是不同质产品。消费者愿意为高质产品支付高价格,为低质产品支付低价格,这并不违背针对同一产品而言的需求定律。故事中神奇之处就在于,仅仅通过改变价格这一手段,就让不知产品质量的消费者误以为变价前后是不同质量的玉石,从而对自己以为是低质的产品支付低价、以为是高质的产品支付高价。此时不是质量决定了价格,而是价格成了不知情者甄别产品质量的一种信号:高价=高质,低价=低质。法国留学注册费大幅上涨的这一波操作,官方解释理由正好吻合价格成为甄别质量信号的原理:低价让外界以为法国教育质量低,唯有高价才不辜负法国政府每年为每名学生垫付价值一万多欧元的教育质量。
然而,现实生活往往比故事要精彩得多。因为价格不仅是甄别产品质量的一种信号,而且也会引导资源配置,促使不同产品质量分离分层。具体来看,法国实行这么多年免学费低注册费的低价留学政策,已经形成一个怎样的留学情况呢?据统计,法国每100个留学生中,有45人来自非洲,19人来自欧盟,16人来自亚洲,9人来自美国,4人来自中东,还有7人是来自其他国家。试想一下,在一个注重教学互动交流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课堂上,很可能不到三成学生英语发音纯正清晰,超过七成的学生可能弥漫着浓厚的地方口音、发音不清或者不知所云让你听得一头雾水,鸡同鸭讲眼碌碌的即视感扑面而来,试求解一下你此时听课、学习或研讨的心里阴影面积?因而,尽管不少法国高校的师资水平不见得就比美国或澳洲差,但是低价政策却可能给留学生形成教学质量体验效果不佳的朋辈学习氛围和研讨环境。这意味着,低价收费政策长期下来反而可能固化低质量的留学体验,让后续知情者或者追求高质量的留学申请者望而却步,这进一步使得法国留学被烙上低价低质的刻板印象。与此相反,注册费大幅上涨无疑会提高法国留学门槛,间接调整留学人员结构,形成高质量朋辈的留学群体研讨氛围,进而吸引更多高质量申请者。
值得一提的是,与“玉石定价悖论”故事中产品质量不变而仅仅只是涨价不同,法国政府在大幅上调注册费的同时,也拟出台一系列意图改善留学服务质量体验的措施,比如简化留学生签证、增加英语授课项目数量、增加奖学金机会和提供一对一指导联系人等措施。它为注册费涨价提供充实理由的同时,也试图向外界传递出法国留学教育质量正在不断提升的信号,好让民众对法国留学可能形成的“低价低质”刻板印象转向“高价高质”的思想钢印。
注册费大幅上涨的留学政策,在十年内能否实现法国政府意图提高法国留学生质量和数量的政策目的?在其他欧洲国家留学费用不变条件下,可预见的结果是:这一留学新政在短期内会拉低法国留学人员的非洲生源比例,使得非洲留学生转向其他相对便宜的欧洲国家,而长期效果则依赖于其他欧洲国家的留学政策变化。不过,随着法国留学配套改革措施的积极推进和公众对法国留学教育质量的普遍认可,很可能正如“玉石定价悖论”故事结局,高价带来高消费现象在长期可期,让我们拭目以待。